巡游亮點提前看!我市5個非遺項目將亮相小欖鎮2024年慈善萬人行
2024/2/26
小欖鎮2024年慈善萬人行以“共建利生小學新教學樓,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為主題,巡游活動將于3月2日上午舉行。巡游期間,組織非遺展演團隊、學校、社會團體等超過30支隊伍參與沿途表演。其中我市小欖洪拳、西區醉龍舞、南朗崖口飄色、黃圃麒麟舞、南區沙涌馬家槍5個非遺項目將助陣本次慈善萬人行,為大家帶來一場文化視覺盛宴。小欖洪拳洪拳又稱洪家拳,是中國南派武術中的典型代表。小欖洪拳首傳于清同治年間,盛于民國期間,后因國難導致衰微,幸得有心人留而傳之,方不致失傳。小欖洪拳的套路內容豐富、技術規范、手法豐富、講究橋馬,動作簡樸,講求實用,要求以氣催力、發聲助威,具有鮮明的外家功夫風格。2016年,小欖洪拳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西區醉龍舞是古代中山民間特有的舞蹈,源起宋代,盛于明清,流傳于中山長洲、張溪、沙溪、大涌、濠頭等地,并傳至澳門。醉龍舞融匯了武術、南拳、醉拳、雜耍等技藝于一體,表現形式堪稱全國獨有。舞者隨著獅鼓的“三星鼓點”起舞,邊喝酒邊舞龍,表現出“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達到神形兼備的效果。其先后參加了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香港中山文化節、廣東國際旅游節以及中山慈善萬人行等大型活動展演,并登上中央電視臺的舞臺。2008年,醉龍舞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素有“東方隱秘藝術”之稱的崖口飄色是嶺南藝術文化活動的重要內容和表現形式。南朗崖口飄色從制作裝扮到巡游表演的整個過程,都體現出對粵劇、廣東音樂、廣繡、八音鑼鼓等廣府民間藝術的吸收和融合,人們稱其為“凝固的戲劇”“活動的雕塑”。黃圃麒麟舞是中山地區一項古老而極具神話色彩和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是黃圃鎮民間用作祈福、慶賀的動物舞蹈,是歡樂祥和、幸福吉祥的象征,寄寓著出海平安、種養豐收、麒麟送子的美好祈盼。歷史悠久的黃圃麒麟舞,誕生以來依靠民間藝人一代一代的傳承,延綿200年。黃圃麒麟舞特色是“桅桿青”和“平地青”兩種采青的形式?!拔U青”是把“青”高掛在漁船里搖擺不定的桅桿上,舞者須動作敏捷、技巧嫻熟,被視為是麒麟舞中難度動作;“平地青”又分蟹青、蛇青、蜈蚣青、七星伴月青等多種形式,舞步節奏舒展而又踏地有聲、剛勁有力。2007年,黃圃麒麟舞被列入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區“馬家槍”首見于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是由東漢光武帝時期的伏波將軍馬援所創,是中華武術傳統槍法體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古人作戰時加頭(器)于棍為兵(槍),馬援取其所長,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后馬援所創的馬家槍法由其后裔代代相傳。馬家槍槍法以攔、拿、扎為主,此外還有點、崩、舞花、圈槍等九種花式槍法,槍法風格靈活多變,重點在于手法的運用,主要有勾槍、剔槍格擋上部來槍,提槍、擄槍格擋下部來槍,疾步鎖刺、左右掃轉等招式。2018年,南區沙涌馬家槍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