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中山市教育評價改革暨校內課后服務推進會在中山市香山小學舉行,相關教育工作者一起觀摩中山各鎮街校內課后服務現場展示,共同研究推進中山市教育評價改革和課后服務工作的思路與舉措。據了解,今年中山將推動建立“1+3+N”中山教育評價改革模式。
中山各鎮街校內課后服務現場展示。
探索建立初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現場,中山各個鎮街進行了校內課后服務現場展示;小欖鎮、開發區香暉園小學通過情景式舞臺表演,講述了校內課后服務工作典型做法;中山市教師發展中心進行了關于教師數字畫像試點成果介紹。中山市各鎮街教體文旅局和各學校相關負責人、省教育評價改革試點負責人、課后服務平臺方代表等近200多人參加本次活動。
據悉,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兩年多來,中山推動校內課后服務信息化管理,探索形成“自主淘寶”中山校內課后服務新模式;中小學藝術素質測評被列入廣東省深化教育評價改革首批典型案例;試點市、試點鎮、試點校及5個試點項目均通過省委教育辦的中期評估;連續三年開展教育評價改革——中山在行動主題活動,遴選并發布市級教育評價改革典型案例60個。
活動現場。
中共中山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山市教育工委書記、市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彭曉新介紹,今年中山將推動建立“1+3+N”中山教育評價改革模式,“1”是一個總體方案,“3”是三項主體評價,“N”是N項專項評價。
“我們要堅決糾正簡單以升學率評學校、以考分排名評老師的做法,堅決改變把升學率與學校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鉤的現象,切實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彭曉新說。
他介紹,要以評價改革牽引辦學模式改革。其中,在探索建立初中辦學質量評價體系方面,按照辦學方向、課程教學、教師發展、學校管理、學生 發展五個方面,增加健康素養、辦學特色、增值評價權重,創新評價工具,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初中教育質量評價改革典型經驗和區域評價模式。
在普通高中教育增值評價體系方面,通過增值性、綜合性、過程性評價,以入學為基礎動態評價學生學業水平進步情況、身體體質提升情況;設立身心健康指標,綜合評價學生體質水平,引導學校關 注學生健康成長;設置開放性指標對學校特色辦學進行評價,落實國家鼓勵學校結合地域、歷史、基礎形成特色發展要求,通過開放性指標讓特色發展更自由、更靈活、更多元。
中山探索形成“自主淘寶”校內課后服務新模式。
全面推進“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在“雙減”方面,彭曉新表示,要以評價改革牽引“雙減”落地落實。各鎮街各學校一定要結合實際,抓出質量、抓出特色、抓出實效。一要突出抓好“課程建設”,對學困生,要重點在補習輔導上下功夫;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要重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科普、興趣等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二要突出抓好“師資配備”。要充分挖掘教師的學科特長、個人特長,發揮人才優 勢,通過經驗分享、表彰獎勵等手段,激發教師、校外專業人士參與課后服務的積極性。三要突出抓好“服務管理”。充分尊重學生和家長意愿,要用高質量課后服務贏得家長信任,吸引學生“回流”。
此外,彭曉新表示:要以評價改革牽引育人方式改革。一要全面推進“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進中山市學校思政課八大“創優”行動計劃,豐富優 質思政課程資源,抓好課程思政,建設培養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實踐基地;二要健全體育美育教育工作機制,塑造和推廣“天天動起來”活動品牌,推進藝術課程開齊開足上好;三要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強化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破”以分數給學生貼標簽的不科學做法,“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體制機制。
小欖鎮情景式舞臺表演展示。